導讀

嘉賓介紹:梁成強,大地智庫研發總監,負責大宗商品研發與期現投資業務。同時兼任2個養殖企業和3個養殖企業的期現投資顧問曾任廣東壹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大宗商品投資經理,德州和膳雞蛋期貨交割庫交割專員,製訂了雞蛋廠庫標準實用交割流程,承接了多數雞蛋倉單的交割業務,使該交割庫成為大商所優秀交割庫之一。

核心觀點:

生豬:今年總體來講,豬肉的屠宰需求比24年強一些,凍肉沒有那麽多了。3月以後,春季是需求旺季,可以關注是否出現季節性的需求恢複。

雞蛋:未來蛋雞價格,隻是結構性波動,4塊以上的蛋價微乎其微。現貨蛋價的波動區間是3.2元—3.5元。

正文

【雞蛋】

雞蛋年後跌到很低的價格,超出產業預期,處於比較悲觀的狀態中。如果當前價格持續偏弱,可能會逐漸進入淘汰。

1、供應

雞蛋供應來看,是絕對增長的,北方有5%-10%左右的存量增長。南方的雲貴川因為有鄉村振興項目,存在純增量。東北是修複性增長,基本上今年年中左右完成修複。湖北增量大約15%,最大的增量來源是江西、福建、廣西、貴州、廣州。

貿易量來看,已經恢複到4000箱左右。

大周期來看,從2020年8月啟動一直到現在,都處於高盈利區間,尤其是去年,雞蛋利潤高達1.5-2元/斤,促進全國擴產。

從四個角度分析擴產:

第一,籠具裝量,去年從產業中得知,裝置籠具需要提前兩個月訂購,可見籠具裝量是足夠大的。

第二,種雞,在高盈利周期前,養殖端幾乎都是不滿產的,種蛋利用率在旺季也隻有7成左右。但是現在利用率超過9成,基本上彌補進口減量。

第三,空欄率,現在空欄率較低,淘雞後大部分都上了雞苗或者青年雞。青年雞大大縮短養殖中的空欄時間。

第四,飼料,目前飼料量比較多,增加5%-10%左右。

目前也有四個變量需要參考:

第一,產蛋性能,這兩年的國產雞、進口雞的產蛋性能遠低於前幾年。

第二,隨著規模化的加劇,規模廠較散戶的產能基本上有3%的下降。因為規模廠需要維持平衡值,很難維持90%以上產蛋率,但是散戶可以達到95%以上。9成蛋的高峰持續時間來看,散戶能夠養到10個月以上,但是規模廠基本上6個月結束。

第三,越低價,養殖越懈怠。包括生豬在內,每一次轉折周期都伴隨著低價與疫情的同時出現。所以要預防疫情。

第四,今年一定要觀測蔬菜價格,從去年蔬菜的盈利和蔬菜大棚存量,以及當前蔬菜價格監測來看,預計今年夏季的菜會維持低價。

關於擾動因素,需要關注供應鏈公司,如果供應鏈公司進入比較多,今年會以兩種形式參與,一種是貿易形式,一種是庫存形式。

如果庫存維持到原來高位,供應鏈公司認為價格低,可能形成暫時性的托底價格,延緩觸底時間,但都是短期行為。

2、需求

需求是逐漸增長的,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形成,每年肉的需求下降,蛋白彌補就是雞蛋,低價擴張消費,當蔬菜批發市場的雞蛋達到了三塊以下,一定會在餐飲上變相擴張消費。

當雞蛋和高彈麵粉價格差不多的時候,工業製造會為了提高食品口味以及更好的宣傳,提高雞蛋的添加量。

3、總結

未來蛋雞價格,隻是結構性波動,4塊以上的蛋價微乎其微。現貨蛋價的波動區間是3.2元—3.5元。

【飼料端】

1、

今年大豆處於供應擴張周期,春節前後的價格波動超出行業預期。價格太高,美國可能會休耕造成減量,況且美國休耕有補貼。相對來講,我們不能再把蛋雞的養殖成本和的周期成本絕對掛鉤了。所以要把養殖成本計算聯係到3500左右的豆粕。

2、

今年對玉米的判斷也不能過於悲觀,春節前後玉米價格有10%左右的漲幅。

總體來講,今年蛋雞成本在2.8—3.2。

【生豬】

今年是生豬這幾年來最穩定的一年,產業形成存欄、銷售穩定的自我調整。

二季度以前,生豬最大的兩個關注點:

第一,生豬凍肉庫存處於曆史最低位;第二,如果小體重豬能跌破13塊5,今年的二育會進入;如果大體重豬能跌到13塊5,可能凍肉庫存要入。一旦價格觸發,就是暫時性的底部。

從現在的二育掌握程度來看,基本上很難再出現3000—4000點的大行情,除非有黑天鵝事件出現,比如疫情或者飼料原料的暴漲暴跌。

因為當前市場供需達到了微妙的平衡點。另外,集團廠已經拿到全國生豬的報價權,未來大波動的可能性較小,因為他們可以更好控製出欄節奏。

今年生豬圍繞成本可能向上波動 2 元/斤,向下波動 1 元/斤。現貨很難向下跌破到12塊5。

一二季度行業一直在悲觀中,但是價格沒有特別大的波動,說明行業的自我調節和供需平衡能夠維持。

需求來看,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形成,居民對於肉類的需求是下降的。

此前,替代品牛羊肉價格低,對生豬產生很大的衝擊。但是今年牛肉價格止跌回升,對生豬的替代減弱。

今年總體來講,豬肉的屠宰需求比24年強一些,凍肉沒有那麽多了。3月以後,春季是需求旺季,可以關注是否出現季節性的需求恢複。

■文章僅供參考,不代表本平台及所在機構觀點,據此入市風險自負。期貨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